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吴金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2年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汇率市场的稳定是”六稳“中“稳金融”“稳预期”的重要组成。疫情以来,中国汇率市场出现了一些悖于常识的现象:如央行降准之后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美元升值与人民币升值同现等。这些现象主要因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及人民币单边行情所致。12月9日,央行发布公告,决定自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7%提高到9%,调整之后离岸和在岸人民币迅速调整。

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其背景之一是当天公布的11月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录得10200亿美元,连续两个月1万亿美元以上。今年4、5月金融机构外汇存款连续突破1万亿美元之后,5月底央行宣布调升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至7%。央行在金融机构外汇存款突破万亿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条件下将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以吸收金融机构过多的外汇存款,打消人民币单边升值行情,维持外汇市场双边波动。本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提高2%,约冻结金融机构200亿美元存款,与中国外汇市场月成交2.7万亿美元规模(2021年10月数据)相比较为有限。但监管层纠偏单边行情预期,维护外汇市场稳定的意图是非常明确的。

今年9月底以来美元指数和人民币一篮子汇率指数走势出现了背离,既有趋势上的背离,也有时间上的错位。美元指数走强的幅度不及人民币汇率指数走强的幅度,导致美元指数上升同时人民币兑美元也出现升值。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美政策利差和十年期国债利差处于相对高位。政策基准利差来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与中国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目前两者差值大约210BP,处于近两年适中水平,但远高于疫情前利差值;长端利差来看,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大约相差140BP左右,较年初200BP左右的利差有所下降,但接近2019年下半年利差中枢水平。其次,2020年5月-2021年11月,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相悖。美联储11月议息会议才确定11月开始进行Taper。而中国央行在2020年5月之后货币政策基本常态化,中国央行领先于美联储实现货币政策常态化。第三,购买力平价揭示高通胀国家货币兑低通胀国家汇率贬值。2020年中国核心CPI一度进入“0”时代,而2021年以来美国核心CPI大幅上涨,2021年10月一度到达4.6%,于是人民币兑美元出现显著升值。第四,疫情以来中国居民和企业被动增加了外汇存款。海外疫情复杂使得中国居民出国使用外汇的机会减少;而且11月前美元走势不及预期,使得居民外汇投资意愿不足。第五,中国外汇收支保持平衡且有盈余。不仅经常项目顺差扩大,海外资金持续流入也加大了资本和金融账户盈余。去年以来中国货物贸易顺差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10年中国外贸顺差已超过845亿美元,是疫情以来的最大值,且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出口增速。外贸企业外汇收入大幅增加,且服务项逆差规模降幅收窄。居民海外的外汇收益和经常性转移已显著高于疫情前。中国疫情控制较好,也较大的吸引了海外直接投资。因人民币升值,相关人民币资产也吸引外资流入,如股市、汇市和债市的资金流入。第六,外储是汇率稳定的重要支撑。2021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3.218万亿美元,高于疫情之前2019年同期水平。最后,外汇交易市场活跃或助推了两国货币走势相悖。2020年6月以后中国外汇交易总额上升至每月3万亿美元左右,疫情前每月大约2.5万亿美元左右。美元贬值预期助推了外汇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

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上调迅速打消了人民币单边行情。但当前正值年末季节性结汇时期,客盘主导市场可能持续到明年一季度。且2021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代客结售汇已经9个月处于顺差格局,市场结汇意愿较强烈。若短时间内人民币过快升值的局面无法扭转,不排除监管层还有其它外汇审慎措施出台的可能性。比如启用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重启逆周期因子等调控手段。鉴于美联储2022年一季度或结束Taper,通胀可能迫使美联储2022年提前加息,那么美元指数预计明年将继续升值。预计明年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中枢在6.6左右。整体上中国外汇市场是有效市场,汇率价格发现功能强,单边行情也将很快被纠偏。总之外汇市场双边波动是常态,单边多头和单边空头趋势均不可持续,广大从事外贸的企业应秉承“汇率风险中性”原则,积极做好外汇风险管理。

 

原文标题”外贸企业应秉承“汇率风险中性”原则,做好风险管理“

刊于《南方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2021年12月14日,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话题:



0

推荐

吴金铎

吴金铎

41篇文章 34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出站博士后、高级经济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曾供职于985高校,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等。曾在《世界经济研究》Physics Procedia等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篇,部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环球时报》(GlobalTimes)、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国际金融报》等权威报纸发表50余篇专业评论。著有全英文图书《Evolving China:Speed to Quality》。曾作为主研人参与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中国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聚焦开放宏观、全球资本市场及多资产配置。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