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吴金铎

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美国通胀数据:2021年6月美国CPI同比增长5.4%,核心CPI同比4.5%,分别创下2008年7月和1991年11月以来的最高值。6月美国CPI环比和核心CPI环比分别增长0.9%和0.8%,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今年3月以来美国所有通胀数据,包括消费者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在内的通胀指标同比、环比,以及与2019年同期相比均有明显回升。最受关注的美国核心CPI同比增速已经持续一个季度超过3%的水平。

为什么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下美国核心CPI水平一直处于2.5%以下的低水平,而2020年美国量化宽松却使得今年美国通胀远超目标水平?美国通胀是不是如美联储所官宣是“暂时的”?引起美国通胀的原因有哪些?如果通胀影响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如何?

首先,2021年以来美国所有的通胀指标上升与去年同期低基数有关。2020年受疫情影响,美国禁足和隔离措施使得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均受到影响,美国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指数自2020年4月开始出现明显回落。2020年4月美国CPI和核心PCE同比增速分别为0.3%和0.93%,处于历史低位,去年通胀低基数是今年美国通胀大幅上升的原因的之一。

但2021年以来美国通胀上升的幅度已经远超基数效应。美国CPI和PPI双双大幅上涨,与美联储超级量化宽松和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双管齐下,以及定向措施针对家庭和地方州是分不开的,这与美国前几轮量化宽松不同。

尽管美国应对疫情的措施有利于维持社会经济稳定,但本轮美国的货币宽松史无前例,财政刺激规模庞大,甚至超过疫情时期美国实际的需要。美联储在2020年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降至0-0.25%,同时实行无限量宽。美联储2020年3月以来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截止到2021年5月,美联储总资产的规模为7.916万亿美元,较2020年1月扩大88.15%。而上一轮宽松政策时,美国从2008年11月份开始量化宽松,到第四轮量化宽松结束,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了约32.5%,美联储本轮无限量化宽松幅度史无前例。

疫情之后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叠加的刺激计划史无前例。2020年之后美国实行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计划,包括总额达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其中约4000亿美元将用于抗击疫情,约1万亿美元将为受疫情冲击的美国家庭提供经济纾困,约4400亿美元为在疫情中挣扎的小企业、州和地方政府等提供援助。还有1.8万亿美元的“美国家庭计划”,主要针对儿童、学生和家庭等。这些纾困计划缓解了疫情对美国居民的生活冲击。但美国政府的财政刺激也不完全是为了应对疫情,也不排除拜登政府为了获得民意而超出实际财政需要的可能性。

再次,本次财政政策下沉到微观主体,直接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可能助推工资和通胀的螺旋式上升。以往的美联储QE之下,货币相当多的部分并未直接下沉到实体经济和微观主体,这次财政和货币双管齐下直达实体经济,财政纾困的资金相当多一部分转化为市场主体的收入。财政纾困不仅提高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疫情之下美国居民储蓄率出现少见的提高。因此即使9月美国联邦政府的失业救助停止发放,美国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对美国消费的支撑可能还存在厚尾效应,因此美国CPI上升或将持续到四季度。

从美国通胀数据细分类别看,2021年以来推动美国CPI的主要是能源类、交通运输类以及住宅项等分项的CPI。能源类价格,尤其是汽车燃料项CPI同比和环比上升主要因为国际原油价格年初以来持续大幅上行,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已经在75美元/桶左右。虽然存在OPEC扩产的可能性,但整体上预计年内国际原油还将继续保持在高位。其次6月交通运输CPI同比增速大涨21.5%,同比和环比增速均上升,与汽车燃料上涨及出行需求增加有关。再次,CPI中住宅的边际贡献也在持续上行,这与去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有关。住宅分项(含房租和物业服务等)、房租等均稳中有升。美国CPI分类中,住所的权重最大,占比32.7%,主要住租金和自住住宅等价租金都呈现正增长。此外,随着美国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美国居民出行需求和生产需求将不断扩大,提高了耐用消费的需求。美国耐用消费品6月CPI同比增速14.6%,持续数月保持10%以上增幅。美国二手车和卡车CPI同比和环比也均持续上涨。此外,服装项以及个人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项CPI同比和环比均持续上涨超过一个季度。娱乐业等服务价格也在边际上涨,服务业的报复性消费或将逐渐释放。最后因供给抑制和干旱天气,美国食品价格分类,如居家食品、肉类和蔬菜等也不同幅度上行。

6月美国剔除能源的CPI同比增速4.2%,边际上升的幅度并不大,但剔除能源的美国CPI数据是失真的,尤其是当前国际原油大幅上涨的情形下。6月美国剔除租金的CPI同比增速6.8%,边际上升的幅度也相对稳定,但美国CPI显然无法剔除租金,尤其是美国房价2020年以来大幅上涨的背景下。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将2021年全年通胀目标上调至3.4%,较之前的目标水平上升了一倍。此外分别将美国2022年和2023年的通胀水平上调至2%以上。即使2022年和2023年通胀预期目标较2021年下降,但也超过2%的水平,这也暗示了美国通胀走高并非暂时的。因此美国持续超预期可能让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提前,这意味着美联储Taper的讨论可能提前至9月份。毫无疑问,每一次的美联储议息会议都将牵动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市场担心美联储缩减量宽缩减带来全球流动性拐点,由此带来资本市场的冲击。

与进退两难的美联储不同,中国央行在去年5月份以后基本维持了常态化的货币政策,中国央行领先于美联储实现货币政策常态化主要受益于中国经济恢复程度较好,以及疫情防控效果显著。针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中国央行已经明确表态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同时也会做好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应对疫情中国央行始终保持了正常的货币政策范围,与此同时中国货币政策去年下半年以来已基本实现常态化操作,今年以来中国广义货币供给增速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保持一致,这为中国央行应对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提供了空间和余地。

《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财经)》特约评论,刊于2021年7月15日

作者:吴金铎 编辑:陆跃玲

 

 

话题:



0

推荐

吴金铎

吴金铎

41篇文章 34天前更新

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流动站出站博士后、高级经济师。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曾供职于985高校,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等。曾在《世界经济研究》Physics Procedia等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数篇,部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环球时报》(GlobalTimes)、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国际金融报》等权威报纸发表50余篇专业评论。著有全英文图书《Evolving China:Speed to Quality》。曾作为主研人参与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中国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聚焦开放宏观、全球资本市场及多资产配置。

文章